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相較於課堂上看到的「北歐老人福利系列」,從國外樂活的觀點看老人失智照護,我們對於本土長照計劃常常是信心缺缺,甚至是充滿了負面的印象。上課時同學也質疑到底國外制度在台灣的可行性有多少?

        北歐議題無疑提供了一個他山之石,但台灣能不能攻錯,無疑要放在台灣的現實狀況來衡量。

scarlatti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少了文化背景的環境意識啟蒙」說起

   這是指定讀物裡面卓亞雄寫的一篇文章,層面極廣,不過緊扣著全球暖化與台灣相對應變方式,包括台灣在環境會議中的缺席、台灣生態的改變、氣候異常等現象,最後以跨年夜的煙火秀作結,詰問缺乏環境意識背景的台灣人,是否能瞭解地球生態能承受的範圍與限度。

scarlatti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尋找期末報告主題時意外發現一系列的福島核災報導,重新再看這些資料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時間的隔閡,加上有形日本與台灣的距離等等,雖然明知道核能風險影響可及全球,但時間一久了卻變得有如隔靴搔癢一般

  其實,並不是認為核電廠問題不再重要,而是覺得以在台灣閱讀報紙以及看電視新聞的經驗,議題即便一吵再吵,核廢料處置或是否停建核能發電廠等等的結果往往在媒體窮追不捨的事件報導之後,最終留下的似乎只是「停建」或是「興建」這兩種選項而已。而當結果蓋棺論定後,就算對一般人稍有環保意識之人來說,如果核電廠、核廢料處理場不是蓋在我家隔壁(鄰避現象It’s not my backyard),實在有幾分力氣管得了他人瓦上霜呢?

scarlatti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我只聽過高爾拍的An Inconvenient Truth,從來不知道還有另外一部由BBC4頻道所播出的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全球暖化大騙局。


scarlatti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李瑟主編來演講時,她對於健康的定義讓我印象深刻,她說:「健康的定義很廣,不只是生理上的健康,還有人與人間以及人與自然間的和諧關係。」 


scarlatti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我自己讀了張耀懋組長的<單身,精神病?><一口二手菸v.s.終身吃美牛><署長,問題不在指出性別>畢後,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原來醫藥新聞不一定只是照本宣科,不一定只侷限在保健、疫情、明星人物的疾病、意外,或是醫院的議題活動。事實上,原來醫藥報導也可以很「評論」,可以議論醫療環境的短缺,而讓政府相關單位及人民正視醫療所面臨的困境。可以指正官員的 “不當”言論,針砭時弊。也可以很故事性,藉由生活中常常發生的事件,教導正確的醫學知識或問題解決的方法。從張老師的幾篇新聞裡,我發現,「醫療科技記者可以不再是科學界的『翻譯』或是『沒有聲音的傳聲筒』」,相反地,他們可以為社會發生,寫出「具有科學根據的醫藥社論」

        以下分析張耀懋記者在聯合報的三篇報導,以見醫藥新聞的廣度。

scarlatti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eyYoutube搜尋醫療糾紛的相關報導,短短幾兩三則新聞,就囊括了論文裡所提及家屬或病患的抗議模式:從召開記者會、法律訴訟,到抬棺抗議。只是,病人的請求真的達到了嗎?媒體是否成為他們向正義發聲的工具?或者,某程度上來說,他們的故事就是一則添增戲劇性的報導而已嗎?

        發出後者的評論不盡然公允,當我看到這則【療糾紛 婦打完針15分後亡 家屬抗議】的影音報導之後,一方面對家屬情緒可想而知,但另一方面,我們是不是應該思考,除了將惡化的醫病關係這樣大陣仗地公諸於世,是否有對事情更正向的辦法可行?

scarlatti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風險本質上具有新聞價值」,而「風險的呈現對各種媒體而言,可能是一種具有潛在獲利能力的活動形式。」讀者對於醫療風險議題的興趣主要來自於對實情未知或者是說,無知的狀態。這種興趣程度與對於災難電影的喜好的動機應該是不謀而合的。

譬如說當時「明天過後」或是「2012世界末日」談到環境因素造成人類的滅絕,所創下票房的佳績。電影訴諸人們對未知的恐懼,又主打一個與所有人切身相關的主題,造成轟動與反思。我想,新聞媒體中的風險報導的呈現,無論是動機或是效果,應該與這種災難片如出一轍。

scarlatti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醫療新聞的廣告化

  

scarlatti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題目主要是去年上報導文學課時讀翁台生老師的痲瘋病院的世界所有的發想,近年來樂生療養院的去留問題讓人重新正視這個被遺忘了的族群。

scarlatti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康健雜誌時,發現現在有許多中西醫或者是西醫與其他療法合作的例子。過去西醫常常忌諱「病人亂吃藥」的情況,現在反倒是醫生主動告知「可以配合針灸,復原得比較快。」近年來,因雙邊西醫更開闊及中醫富有科學根據的態度,中西醫整合治療已經浮出檯面。到底哪些疾病適合接受聯合診治病人如何服藥、以及目前遇到的困難在哪裡,在這邊分享給大家。除此之外,新聞如何呈現這種「中西並重」的醫療環境,也在後面一併陳述。

 找西醫也求助無門時

scarlatti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牛事件 讓專家說話(擷取自康健雜誌第160期 2012/03出刊)    

(圖片擷取自康健雜誌160期)

scarlatti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